太仓入选全国100个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全国100个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名单,太仓入选,成为生态振兴领域的联系点。此次入选的100个联系点覆盖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生态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组织振兴五大领域,旨在借助基层联系点深入调研农村经济形势,及时察觉并解决“三农”领域问题,总结推广优秀经验,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板。
厚积薄发,绘就“新蓝图”。多年来,太仓相关成果不仅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和《人民日报》《农民日报》等央媒报道,还收到了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的感谢信。太仓先后开展多项探索,包括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;开展蔬菜气象指数保险、气象灾害违约责任保险和蔬菜收购价格指数保险;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;激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、承包地、宅基地权能;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;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生产低碳转型的最佳实践等。
目前,我市已实现“三高一美”建设全面覆盖,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超90%,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9.2%。2024年,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70万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。
生态循环,激活“新动能”。太仓初步构建起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,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,积极探索农牧、农渔等多种绿色种养循环模式,为乡村产业振兴装上绿色引擎。金仓湖农牧循环示范区、独溇小海农渔循环示范区等纷纷落地,全市累计建成3.08万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,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。
在产业项目建设上,万丰肉牛养殖、雅鹿梅山猪育肥场等项目落地生根、茁壮成长;东林秸秆饲料厂、永丰鱼饲料加工中心等运营管理有序、高效运转;永丰烘干中心等项目加快应用。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“梅山猪”“金仓湖富硒大米”等“生态+”农产品价值,还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,激活了乡村产业升级的新动能。
减量增效,守护“绿水青山”。太仓积极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。化肥使用方面,深入实施控量增效举措,推广有机肥替代等“四新”技术,建立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,2024年化肥施用总量较2020年削减2.51%,为土壤减负,让农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农药使用方面,通过精准预测预报、绿色防控、科学用药等措施,建立包含109个监测点的监测网络,2024年农药商品使用量比2020年减少2.4%,有效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,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。
同时,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。全市6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污染治理率均达100%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常年保持95%以上,秸秆综合利用率常年保持99%以上。2023年启动建设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“一厂六中心”项目,6个腐熟处理中心已全面投用,待“一厂”建成投用后,全市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到100%。
科技创新,汇聚“强大合力”。太仓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优势突出。东林村探索的“四个一”现代农牧循环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经验。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,相关单位与多家科研院所对接,成立产业研究院和技术支撑平台,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,形成多项科技成果,如推行4R技术、引进秸秆气流膜曝气式发酵保氮减排技术等。今年,由东林农场专业合作社主导编制的江苏省地方标准《生态农场“稻-羊-肥”种养循环技术规程》获批发布。
下一步,太仓将按照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制度要求,在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,配合开展分析调研工作,及时提炼总结农业生态及其他领域好做法好经验,最大化发挥基层一线优势。
-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